華視八點檔近期播出來自新加坡的連續劇《小娘惹之翡翠山》。為了讓台灣人更了解娘惹文化,日前舉辦一系列與南洋有關的講座活動。華視很用心,負責人員把現場佈置成濃濃南洋娘惹風。
第一場活動由蕭新煌教授開場分享,很榮幸有機會聽蕭教授訴說他與東南亞的經歷,接著由我分享《娘惹料理與台灣》。
娘惹人是土生華人,部分和馬來人、爪哇人、峇里人通婚後生下的後代,但大部分娘惹人,無論父系或母系都來自中國大陸,且多為閩南人。
我的大阿姨告訴我,她的二嫂就是娘惹人,家族姓謝,有中文名字,剛開始嫁進婆家不會說中文,也不會說福建話(我大阿姨婆家是漳州人,公婆講福建話),但二嫂家族是從福建移居印尼很久,家族成員好幾代都在印尼土生土長。
阿姨說,她之所以會煮娘惹料理,是二嫂教的。
南洋華人除有娘惹人還有「新客」,相比娘惹人,新客較晚移民,大至在滿清末年,民國初年下南洋,大多仍習慣說原鄉話,生活起居仍保留原鄉習慣。
大多娘惹人在南洋大量置產,生活富裕,重視飲食,婦女不必從事勞動工作(至今廣大印尼華人婦女不從事勞動工作,大多在家相夫教子,夫唱婦隨,即使受高等教育,婚後仍如此 ),因此在家學習刺繡、製作糕點,經過娘惹人的巧手產生許多跨國界料理,將中式、歐式料理容合南洋常見的香草、香料,煮出香氣撲鼻、色彩濱分的料理,如今在南洋印尼、星馬、泰國,不少知名料理原自娘惹菜,如叻沙(laksa)、魚餅(pempek)、烏打烏打(otak-otak)、咖哩(娘惹咖哩)等。
娘惹人以中華料理為基礎,吸收歐洲及南洋各地料理的精華,並重新詮釋,賦予新的風味和樣貌,色香味俱全,因此娘惹料理相當知名,受到歡迎。 娘惹料理、糕點對南洋印尼、星馬、泰國影響深遠。
如今無論娘惹人或新客無明顯差異,娘惹人也不像早年天天穿可巴雅(kebaya),而新客久居印尼, 在印尼開枝散葉,後代多也不太會中文或原鄉方言,不過近幾年 隨著印尼政府鼓勵學習中文,不管是本地原住民、娘惹人、新客 紛紛努力學中文。
其實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還很多,但時間有限,下次有機會再跟大家說喔!
謝謝華視胡元輝董事長、劉昌德總經理、新家坡代表葉偉傑代表、前駐印尼外交官及作家李東明老師和夫人、天下獨立評論廖雲章總監、中央廣播電臺賴秀如董事長、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葉嘉雯製作人蒞臨,謝謝華視總經理特助張正的邀請並提供照片,謝謝我的推薦人—飲食作家陳靜宜。
謝謝所有參與聽講的聽眾朋友,謝謝所有的工作人員,也謝謝城邦麥浩斯出版社社長淑貞姐、我的編輯欣穎為我準備部分展示辛香料用的餐具,也謝謝我媽媽幫我採收新鮮香料,謝謝我的大阿姨提供關於娘惹人的生活起居及相關資訊,她是我最佳顧問。
如大家對娘惹文化有興趣,可收看華視近期即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— #小娘惹之翡翠山喔!💕
《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》
#華視 #Chinesetelevision #講座活動 #講座 #東南亞 #南洋 #印尼星馬華人 #娘惹人 #babanyonya #nyonya #南洋料理達人劉明芳 #劉明芳 #小娘惹之翡翠山